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马子恺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观“活死人书”印有感

2013-02-26 10:49:47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马子恺
A-A+

 

  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大力倡导文化的多样性与自由的表达。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基本特征之一。话语霸权可能造成弱势个性语言的消失,目前这种失衡正在日益加重,据统计全球原有7000多种语言,但正以每两个星期一种的速度在消亡,而且这种速度还在不断的加快,估计用不了多少年地球上大概没有多少语言种类了。鉴于此,很多有识之士积极举办各种活动,用来抵抗这种在全球推广一体化背景的文化霸权。2008年至今仍在蔓延的全球性金融风暴,似乎也证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政策也不是什么好事,这方面已有许多经济学家在各种场合中论述,在此就不再赘言了。

  在艺术界如果没有思想表达交流的自由,没有对多样性的尊重,那么真正的文化繁荣与创新是不可能出现的,长期恶化的结果会是万马齐喑千人一面。“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。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。”十六字虽语出旧论,但却为大道至理。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,他的文学作品受了海明威的很多影响,但我们从他作品中却看不到海明威的丝毫痕迹。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曾说:“受到影响而没有留下痕迹的就是高手。”为什么有人受到其它作品的影响没留下痕迹,有的人受到影响却留下痕迹呢?我想没有受到影响的人,是因为其有强大的本我思维,除了先天禀赋之外,还包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,只不过是在观读到他人的作品时,获得了启发,唤醒了心底的自我,使艺术作品自然的从胸间笔底流出而已。所以创作出的作品当然是属于自我面目的作品,而不是简单的克隆。批判的学习与择善而从是同义的,扬长避短,善于取舍也是进步的前提条件。

  在书画学习创作中,能摒弃时弊,学古不泥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。所谓“不落荃蹄”,想非一般作者可达到的境界。目前很多书画家,自矜为学古有获,才一入手,便自称二王遗风、苏米再世云云。还有在各项展赛中自称专家学者的评委,每次评选作品除了选入一批聚墨成形,任笔为体的狂徒怪作,标榜丑书恶札、时俗流风之外,还以一眼看出这幅那张是学某家某派而得意,进而认为该作者基础扎实,应该鼓励入展获奖,而全然不顾模仿抄袭、生搬硬套、因陈守旧甚或互相代笔以图名利之举等等假恶情况,这样的评选方式早已令人诟病已久,但这些所谓的专家却不知此种定式思维痼疾之难疗。

  清末有位书画家,终生拟古笔墨老到,见者皆称颂,独其自己恨未能跳出范围,晚年引以为耻,故请人刻“活死人书”一印钤于书迹之旁自儆,虽有自嘲之意然更是讥讽此类食古不化之徒。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说他的作品“何有死人鬼相”,越二百年,今日再读其作,犹见其作新意,独具个人强烈面貌,实发古之未有,吾为之灵府超绝而深深膺服也。

       

  海纳百川决不是同污浊合流,开拓心胸的同时更应着意于正本清源,汲古出新。吾师蓬莱许麟庐先生昔日尝语我:“寻门而入、破门而出”八字,今岁春上辽西张仃先生为我新著题“推陈出新”四字,此皆为齐白石太师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之精神传绪耳。

2009年8月28日于真木斋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马子恺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