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马子恺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马子恺《乙酉随笔》三则

2013-02-26 11:23:25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马子恺
A-A+

  董华亭曾说过:“余性好书,而懒矜庄,鲜写至成篇者。然无日不执笔,皆纵横断续无伦次语耳……”我深有体会,每次临池,初时用以前所积累的经验指导行笔用墨,继则从偶然所出的效果之中引发新思,转尔大变前意、尽废前功。除非应酬立等索字者,否则定如董说,无一完纸耳。然而此是勇于创新者所持上下求索之思想,非故步自封、自我作古者之所能也。西谚所谓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亦是此意。由此而知,不要说人的一生有多么曲折了,即便是一天之中也是要经历多少思想行为的无规则运行啊!然而这种思想行为的把握不定,随着我们年龄增长渐成定式,以致思维越来越不活跃,生活中的模式化事物越来越多。每当临池之际,如若下笔便成,愚者还自矜为风格之时,孰不知业已僵化,再也不能拥有那只生花妙笔了,再也不会有大的飞跃、变化、创新了。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大师,皆是一生从未停止过创新探索者。齐白石先生七十多岁还有变法之志……。故知凡自造风格之极处,必是停滞不前之开始!苏东坡说:“人生识字忧患始……”,既然人生一识字就能生成那么多的痛苦,那么从事艺术的人们应该拥有的也不仅仅是忧患了!

  人的审美观各有不同,艺术观也因人而异。艺术是个大的宽泛的概念,古人所谓:气血筋骨、各相殊异。同样的一件事物,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触,就像人们常说的: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有一千种感受。美学家朱光潜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美,是需要有意识地对待的,是需要去发现的。客观世界里的客观事物,是由于审美对象的主客观不同而产生变化的,他曾经打过一个比喻:对同样的一棵松树,植物学家关注它是何物种;木匠却琢磨该打什么家具;而艺术家则从各个角度去欣赏体会、深情赋予松树高尚的品格。由此看来,审美观的高低主要取决于——主观审美主体在对客观审美对象的审美过程中,要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他。所以艺术家自觉的审美思想与其所创作的作品是有着密切关联的,视线不同,思想也就不同,创作出的作品自然也就有高下之分了。艺术境界有高明至极的,高到什么程度呢?如果非要有个标准有个参照的表达或体现的方式的话,我认为,那就应该高到“孤独”之境,为何称“孤独”呢?就是无人相伴无人出你左右,也即你已在你的选择的这条道路上,远远的超出了众人的认识水平。当然这也是艺术家的个人主观意识所决定的思想态度,其中亦不排除自大狂式的自以为是的极端审美。古人讲“海到天边舟作岸,山登绝顶我为峰”,你在你的艺术探求道路上发现、征服、树立了属于自己的顶峰,正因为你是站在自己的顶峰上,所以未必有人愿意随你攀登,即使也可能在以后渐变为你的附庸,所以当你站在自造的最顶峰时,自然就会觉得异常的孤独!很多是孤独到怀疑了自己,怀疑自己的正确与否,大部分人在这个时候,实在忍受不了这种“高处不胜寒”的感觉,也就开始准备下山了,下山后干什么呢?从你决定下山之始,就是已服从了另外的一种艺术观、另外的一种思维形式,这种艺术思维观念极有可能的就是所谓的“从众”,就是回到了普遍的、广大的、日常性的群众艺术观里。所以一个真正的具有坚持独创精神的艺术家的产生是很难的,茫茫人海中,要找个坚定地、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是多么的难啊!所谓三百年也未必出一人就是此意!

  我们现在要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发展创新,就必须在继承传统上多下功夫。只有深入学习古人最优秀的艺术精髓,才有可能开创演绎出新的艺术风貌。要继承则先重思想与精神。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,属于理性认识。是人们对现实社会中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,是经过了感觉所达到的思维状态。这个过程使用了抽象、归纳、演绎、分析和综合等方法。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意义与价值,则取决于艺术家认识水平、思想境界的高低和把握。精神是与物质相对的,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,包括思维、意志、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,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。它虽不具备物质形态,但是以拟人化来让人感知到它的实在性,它的本质在于寻求超越,它的最高境界在于天人合一。而我们日常入目的艺术形质则等同于皮毛而已!即便如此浅显之学问(指艺术形质而言),我们在学习时也要善于分析什么是形?什么是质?从中知道质是本、形是末,知道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的道理。有了这样正确的学习思路,再看问题也就不会产生过于偏颇的观念,也不会再去计较一些无谓的争论了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马子恺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