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写作《寻找大师》一书途中,邂逅马子恺。我这本书的对象,分两种,一,才高学广,德隆望重,已经登上大师宝座者,如饶宗颐,如南怀瑾;二,策马扬鞭,奔逸天岸,隐隐然具大师气象者。马子恺显然属于后一种。子恺年轻,正处于上升期,大师的标准,用最简单的话说,就是包前孕后,子恺的特点,是才华洋溢,书道为主,诗词、理论、艺术史、篆刻、绘画为辅,相激相成,水涨船高,堪谓“包前”;至于“孕后”,学识、艺术之外,还需诸种身外条件,如社会地位、国内国际影响等等。在这人生的大转折点,学术界、企业界一帮朋友伸出援手,帮他在北京饭店举办书法作品专场拍卖,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。子恺得此助力,不啻如虎添翼,我曾有言:“昔有丰子恺,今有马子恺”,丰子恺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,马子恺,马老弟盼不负时望,后来居上。
文章作者:中国散文家学会会长
130/131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